“为未来而教,需要做好健康这件事”
人才 2024年4月1日
|
|
|
■教学成果奖这样“炼成” 编者按 ******教学成果奖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潜心教书育人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极具引领价值。为探寻教学成果奖“炼成”的奥秘,引导更多幼教工作者守正创新、厚积薄发,本报聚焦学前教育领域,特邀2022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讲述成果背后的故事,分享经验与做法,以供借鉴。 获奖项目 2022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家园社协同推进幼儿园大健康保教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获得******教学成果奖这件事,一开始我们压根儿没想过,就是怀着一颗朴素的初心——想为孩子们做些事,走着走着,没想到走了22年。 2023年7月24日,我领衔主持的《家园社协同推进幼儿园大健康保教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荣获2022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陕西省首次荣获该奖项的一等奖。在这殊荣的背后,我深知,绝不仅是一个人、一个团队在努力。 在我心里,始终坚信,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未来。做好健康这件事,是我带领这所园往前走的第一目标。园长是领路人,我对于健康的认知、观点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体教职员工的行为水平,所以,第一个要做好事情的人是我。我告诉自己,没有这样的信念、态度、坚持,我们不可能做好教育。 在设定“健康为基 科学保教”这个目标时,我经常思考,什么样的幼儿园、什么样的团队、什么样的理念和行为才能对孩子长期发展有意义?在走过的22年岁月里,我们或许犹豫过、困惑过、迷茫过、焦虑过,但“为未来而教”这个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面对儿童健康问题日趋低龄化趋势,重身轻心、重智轻体、重教轻保的观念,家园协同不紧密、合力不足等现状,我们积极回应,发自内心地自省,持续不断地思索:幼儿园当下的做法对吗?我们知道,是时候改变了。 发现:透过社会现象“看见儿童” 对学前儿童发展零散化、片面化的认识,导致家长长期以来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停留在单一、外显的特征上。独生子女政策背景下“421”主流家庭结构也衍生出一些现实问题,很多儿童表现出缺乏同理心、身体素质和交往能力较弱等特征。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为幼儿园指明五大领域改革新趋势的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与挑战。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指导着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实践研究。为携手家长共同打造有准备的环境,我们在全省率先尝试混龄教育,为儿童营造安全与被接纳的氛围,引导家长共同关注儿童心理及社会性发展,转变家长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生态系统理论给了我们实践的依据,我们将儿童健康发展的视角延伸至学龄后,即小学这个阶段。针对“小学化”倾向易导致儿童错失发展关键期、个性受到压抑及体能锻炼不足等问题,自2010年起,我们陆续开展三项幼小衔接、家园协作专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进行行动研究,持续调查儿童入学准备和健康发展现状,调整衔接内容和育人目标,转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行为,明确了科学衔接的四个维度,双向调整,减缓衔接坡度。 我们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仍需系统性的改变。于是,幼儿园提出了“大健康”保教新理念:全时程涵盖儿童入园准备期、幼儿园阶段和小学初期;全维度将家园和社会有机联系;全要素指向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品德启蒙和社会适应协调发展;倡导保障全体儿童权益,关注特殊儿童。 足迹:这是一所“研究型”幼儿园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孩子们多做些事。可是,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拉近实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越是深入地分析思考,我们越是觉得需要学习,踏实一些,务实一些,于是在沉静中慢慢地蓄积起教师团队的专业热情,形成了一种学习的风气和习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单一学科视角显露出天然的局限性,尤其是教育领域。在幼儿园一份关于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中:99.03%的教师认为,儿童健康需要医疗保健及特殊教育等跨领域专业的支持。这自然而然引出了医教结合的要求。 医教结合是指与儿童健康相关的医学领域和学前教育的多方面结合。其中包括儿科、营养科、预防保健科、骨科等学科,同时从医学、教育学角度关注儿童健康发展。我们提出的医教结合强调两个方面:一是让保育和管理更加科学专业,如联合医疗部门采用临床试验法,借鉴SOP标准作业程序,增强卫生保健工作的可视化、清晰化。从规范化的保育保健、系统化的保教体系、多元化的评估管理等方面,提升保教质量。二是开展融合教育。作为一所普通的幼儿园,接纳特需儿童的过程是艰辛的。为了帮助教师获得特需儿童教育领域的相关知识,我们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充分的学习时间,多名教师取得了不同领域的资质证书,包括STAT评估资格、******心理咨询师等。 为更有效地保证特需儿童的融合教育质量,我们联合特教、医学、心理等领域资源,通过宣教、筛查、个案管理、定期评估、家园合作等方法,争取特需儿童黄金干预期,并为每一个特需儿童制定有质量、可行性教育方案。 有一位家长说,这是一所“研究型”幼儿园。我们心里清楚,我们从来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只是因为在教学中、在和孩子们相处中,真的有困惑需要去解决。 凝练:幼儿园里建起一所“儿童大学” “发烧的时候我感觉很冷,为什么妈妈说我滚烫滚烫的?为什么我紧张的时候总想去厕所呢?……” 今天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拥有更多信息和知识,也自然会有更多属于他们的问题。我们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很多是托起生命的白衣英雄,这使得很多孩子萌发出对生命科学的追求与思考。太多相关的问题,很多成人都没有能力回答,而西京医院幼儿园找到了一条求解之路:医生和医学专家的助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建起一所“儿童大学”,邀请医学领域专家和学者,有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让我们欣慰的是,这些专家非常尊重并认真对待孩子们的提问,提供可开放的资源,并以科学家的视角为孩子们展示生命的奥秘。 “师幼互动—家庭支持—社会验证”,“儿童大学”里建立了高质量跨学段的师幼互动。我们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健康教育协作,在专家教授的引导下,不仅能帮助孩子们树立健康意识、了解健康知识、学会科学防护,还能鼓励孩子们永远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索世界。 求索:儿童友好的“乐游园” 我们告诉自己,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改变而改变,我们要做的,是对孩子长期发展真正有价值的事。 学前教育全面提质,过程性质量备受关注。我们坚持多主体参与幼儿园常态化评估,以评促建,跨学科跨领域成立“家长协同中心”“儿童成长中心”“教师发展中心”,通过项目制、任务制的方式,革新线上线下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家园社聚合效应,为保教工作质量提升提供扎实保障。此外,我们还提出一系列“健康金点子”,内容涵盖“儿童的100个成长细节”“教师的100个教育经验”和“家长的100个小妙招”系列实践范例,拓展教育空间,发挥1+2>3的协同效应。 西安,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城市。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十三朝古都的世界名城,西安的片瓦只檐上,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千年积淀。我们开展“儿童乐游”活动,打卡博物馆、漫步长安城,让文化滋养童心,让西安成为儿童生存发展的幸福之城、文明之城、友好之城。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业,成长更是经年累月的过程。我们针对5所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以及1845名从我园毕业的孩子进行了为期10年的连续追踪。调查结果令人鼓舞,这些孩子绝大多数表现出健康有礼、会玩有勇、好学有趣、乐群有爱的良好品质,情绪识别和沟通交流表现突出、解决问题能力强等特质。 经历22年的持续探索,我们园的教育理念、环境氛围与教养方式明显改变,形成了稳固的社区资源支持及强有力的协同力。在获得一些奖项的同时,改革经验也辐射至全国各地。2023年,我们又拿到了陕西省三项教育规划课题。我们这支团队将始终坚持立足实践,不断探索,借助国家、省、市、区四级平台,以跨域联动扩展参与教育的人群,以数字化融入扩展教育的长度和维度,助力新时代儿童健康发展。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
|
上条报道:德国怎样布局海外学校体系
下条报道:西安多举措规范提升普惠性民办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