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式服务 成果转化提速
人才 2024年8月6日
|
|
|
过去,每年夏秋收之后,不少农业秸秆都难逃被焚烧的命运,既浪费资源,又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日前,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以下简称“齐鲁工大”)轻工学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吉兴香教授团队集中攻关下,困扰农民多年的农业秸秆资源化高值利用问题有了解决方案,“生态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 技术成果应用到产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在齐鲁工大,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只有及时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更快更好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齐鲁工大党委副书记、校长段培永说。 抓住关键环节,有力促进成果就地转化 “深化产学研融合的关键在于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落脚点在于搭建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齐鲁工大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刘贞先介绍。 学校抓住关键环节,成立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涵盖“产学研对接—技术转移转化—集成开发与中试定型—科技产业孵化”的覆盖全省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并主导建设了******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中国(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和投资管理运营平台“山东科创集团”等开放式、专业化的服务机构,打造了“科技+资本+产业”新模式。 由齐鲁工大和相关企业合作的山东镭研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激光熔覆技术及增材制造,成立仅3年销售额就突破了8000万元,入选山东省2023年度第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该校激光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山东飞博赛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建立3年多即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成股权转让协议1573.5万元;由齐鲁工大计算中心作价200万元入股成立的山东山科数字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预计今年营业收入超3000万元。 聚焦产业需求,全面深化校地战略合作 “我们基于齐鲁工大激光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聚焦激光清洗设备研发,突破了激光技术与机械设计结合匹配性等核心关键技术,满足了激光产业发展的需求。”山东产研强远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新强介绍。 面对国内激光产业链升级发展的重大需求,齐鲁工大激光研究所多名科研骨干积极投入产业拓展和技术创新工作,仅用一年时间就牵头建起了聊城市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激光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聊城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并制定了2项航天领域标准,填补了国内标准体系在航天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困境。 针对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卡脖子”问题,学校轻工学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嘉川教授团队通过坚持不懈地科研攻关,发明了制浆造纸过程酶催化关键技术,不仅推动了传统制浆造纸工艺的创新升级,还带动了造纸专用酶制剂行业的发展。相关技术在晨鸣纸业、太阳纸业产业化实施,新技术产品营业总收入累计超过200亿元,利润超过20亿元。 为聚焦产业技术攻关,齐鲁工大与22个地方政府联合设立“校(院)地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立项支持173个项目,撬动企业累计投入科技研发经费3.89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总额1.6亿元。 “学校主动融入地方相关行业和产业链,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落地。”齐鲁工大科研管理部部长舒明雷说。 搭建共育平台,全力强化优秀人才供给 与23家企业共同开设合作办学专业;与驻济单位共建5个现代产业学院,积极培养契合全省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上,齐鲁工大也积极探索共育模式,如特色学科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训模式等。 如今,在校地产学研基金的支持下,齐鲁工大创新模式和特色平台不断完善、加速成势,一大批科创团队、孵化企业逐步壮大,科技转化的“蛋糕”也越来越大。《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2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中,齐鲁工大专利转让、许可和作价入股金额达3.163亿元,位列全国高校第8位;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达到7.554亿元,位列全国高校第32位。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和经济社会需要,通过‘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产出有价值的成果,以实际行动回答好‘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强省战略中齐鲁工大何为’的时代之问。”学校党委书记吴衍涛说。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
|
上条报道:广州番禺:幼儿园携手探索岭南文化育人
下条报道:河南办普高学科夏令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