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职教”为产业发展增添大能量

最新信息化动态 2024年10月9日 

    “我目前担任集团MMA装置酯化工序的内操,已经买了房,准备今年结婚,听说集团组织的集体婚礼挺不错,我也准备报名参加。”近日,就职于万华化学集团的烟台职业学院毕业生吴琦隆说。
  烟台职业学院与全国化学行业领军企业万华化学集团强强联手,成立了万华产业学院,毕业生入职后年薪可超10万元,目前已有500余名毕业生入职万华化学集团,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烟台市近年来坚持政府统筹、先行先试,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贡献度明显增强,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山东省烟台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郝慎强说。
  构建“大职教”管理体系
  为解决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多头管理问题,2019年,烟台将市级人社部门和区级政府代管的3所技工院校调整为由市级教育部门代管,将区属2所中职划为市属,并将3所省属驻烟高职、2所民办高职纳入校地融合发展一体统筹谋划布局。
  “这样做基本解决了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多头管理的问题,为教育部门统筹统管职业教育发展、推动校地深度融合打下坚实基础。”烟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丽介绍。
  以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为例,该校于2020年在烟台工贸技师学院的基础上获批成立,得益于职教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技师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转型,开启了学院发展新历程。“学院自顺利批复以来,被授予******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立了全国葡萄酒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吕世强说。
  目前,烟台市正在加快构建统筹融合的“大职教”管理体系,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领导小组,年均召开4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出台《烟台市职业教育整体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总投资43.87亿元,职业院校综合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招生规模增加近3万人。
  建立协同合作发展机制
  “深化职教体系建设是一项集成工程,核心是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协同合作发展机制。”张丽表示,烟台的职教体制改革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大职教”体系仅仅是山东烟台形成职教发展合力的“先手棋”,如何顺畅实现协同创新才是引导职教力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关键招”。
  自2020年以来,烟台相继出台指导性意见和政策性文件15项,分别从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谋划、精准施策。2023年,烟台教育、发改、工信等部门联合推出《关于优化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实施意见》,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同频共振。
  “烟台的社会需求、产业发展需要才是职业学校开设新专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郝慎强表示。近两年,烟台全市高职院校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累计优化调整专业94个,有效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烟台的改革举措赋予了职业院校更多办学自主权,激发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设计、质量评价改革等方面的内生动力。”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蔡润圃说。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如今,烟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已经迈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校企深度融合阶段。
  “首批28名订单班学生通过严格的双向选择,基本技能、综合素养起点高,在校期间的岗前实训也让学生从‘小学徒’成长为‘小专家’。”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道恩模具产业学院发起人、道恩集团副总裁刘丽丽介绍。今年5月建立的道恩订单班和道恩模具产业学院,是校企双方在合作10余年的基础上,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烟台聚焦“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和16条重点产业链发展,设立了富士康模具班、日立电梯班等111个订单班,建立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产业学院等58个产业学院,成立烟台黄渤海新区等产教联合体5个,组建智能协作机器人等产教融合共同体27个,驻烟高校联合企业、科研机构共建科技创新平台57家,研究成果累计直接增加企业利润超3000万元;建设高端化工行业等省级公共实训基地8家,职业院校每年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达25万人次,相关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800余个。
  “今后,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发挥政府统筹、市场调节、学校主体的三方作用,吸引更多优秀企业落地烟台,吸引更多科研成果在烟台转化,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留烟创新创业,打造高水平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持续推动职教力量赋能烟台高质量发展。”郝慎强表示。
《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08日 第01版 版名:要闻
作者: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李玉铮 卢鹏 刘梦瑶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 上条报道: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 下条报道:构建“教师+手艺人”互通互融人才培养新范式



  • 地址(add):北京东城区胜古中路一号院3号楼 邮编(P.C.):100029

    E-mail:citmc@vip.163.com